<th id="k9gfj"></th>

      <dd id="k9gfj"><track id="k9gfj"></track></dd>
      <th id="k9gfj"></th>

      1. “14年”:中國修改教科書界定抗戰起點與跨度

        新華社沈陽1月11日新媒體專電 原標題:“14年”: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清晰界定抗戰起點與跨度新華社記者徐揚從今年春季開始,中國歷史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

        新華社沈陽1月11日新媒體專電 原標題:“14年”: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清晰界定抗戰起點與跨度

        新華社記者徐揚

        從今年春季開始,中國歷史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

        中國教育部10日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后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

        據悉,這一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

        在中國抗戰歷史中,8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的全面抗戰;14年抗戰,則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開始的抗戰,包含了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兩個階段。

        “用14年抗戰取代8年抗戰的觀點不僅是史學界的共識,也符合歷史的真實?!敝袊F代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教授說,“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戰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影響。

        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印制的“九一八”事變圖冊中的一頁照片,顯示事變前夕日軍航拍的北大營鳥瞰全景。姚劍鋒攝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印制的“九一八”事變圖冊中的一頁照片,顯示事變前夕日軍航拍的北大營鳥瞰全景。姚劍鋒攝

        事實上,此前遼寧等地已經結合地方實際,以增設鄉土教材的方式對必修教材形成補充。如遼寧學者2015年編寫了《九一八事變讀本》,運用了新史料、新觀點,對抗戰起點等進行了系統介紹,明確提出了14年抗戰的概念。

        “九一八”事變爆發在遼寧沈陽,這在當地是人盡皆知的歷史。從事20余年歷史教學的沈陽市回民中學高級教師肖玲說,之前的教科書多年沒有修訂,就在這些年,中國抗戰史研究有許多重要突破,14年抗戰的觀點已經成為普遍認可的科學結論。

        專家認為,歷史教材是傳授歷史知識的必備工具書,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準確掌握中國抗日戰爭史有利于增強青少年的使命意識、危機意識,也有利于正確審視當前的中日關系。

        關于抗戰起點和跨度的史學研究已經持續多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歷史學者傾向于將“九一八”事變定為中國抗戰的起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表明,從“九一八”事變至1933年,總數超過30萬的東北義勇軍在日本關東軍的征剿下頑強戰斗,“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后又發出告群眾書、決議,呼吁社會各界民眾以武裝手段驅逐日本強盜,并相繼派出楊靖宇、趙尚志等中共黨員深入到義勇軍隊伍中,領導武裝抗日。

        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率部隊轉戰于濛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他以難以想象的毅力,堅持和敵人進行頑強斗爭,直至彈盡,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當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新華社發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率部隊轉戰于濛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他以難以想象的毅力,堅持和敵人進行頑強斗爭,直至彈盡,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當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新華社發

        “從1936年統一建制起至抗戰勝利,東北抗聯犧牲軍級以上將領33人?!睆氖職v史研究的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潔說,奮戰在東北的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最早、堅持抗戰時間最長、條件最為艱苦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

        “如果不把這些流血犧牲稱之為抗戰,后人如何面對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呢?”王建學說。

        值得一提的是,誕生于1935年的《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素材就是來源于東北義勇軍。這首傳遍大江南北的抗戰歌曲,最終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參觀者經過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內的《義勇軍進行曲》浮雕墻。李鋼攝參觀者經過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內的《義勇軍進行曲》浮雕墻。李鋼攝

        越來越多的史料和檔案證明,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日,就是中國奮起抗戰之時。在“九一八”事變爆發當天,駐守北大營的東北軍的部分愛國將領打響了突圍之戰。

        時任北大營駐軍620團團長王鐵漢在回憶錄中寫道:敵人向本營房進攻時,我決心還擊……斃傷敵人40余名。就在敵人攻擊頓挫之際,忍痛撤出。

        沈陽民間收藏家詹洪閣保存著一張泛黃的明信片,上面印有“九一八”事變中被打死的日軍士兵新國六三的靈牌照片。

        王建學說,在北大營突圍戰中,被擊斃的日本侵略者至少包括陸軍步兵伍長新國六三,以及陸軍上等兵增子正男。從新發現的照片看,“九一八”之夜并非沒有抵抗。

        在北大營響起的還擊槍聲,正是中國人民不屈抗戰的先聲。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p>

        專家認為,以尊重歷史的嚴謹態度,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清晰界定抗戰起點與跨度,將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也將推動抗戰歷史教育和研究更加深入。

        張潔說,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雖已遠去,但仍有大量值得挖掘、有待發現、需要整理和深入研究的史料,這是留給中國史學界的一個重大課題。

        新聞頻道

        社會頻道

        財經頻道

        草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th id="k9gfj"></th>

            <dd id="k9gfj"><track id="k9gfj"></track></dd>
            <th id="k9gfj"></th>